古诗文网

首页 > 古文典籍 > 百战奇略 > 饱战

饱战

   作者:刘基  

  凡敌人远来,粮食不继,敌饥我饱,可坚壁不战,持久以敝之,绝其粮道。彼退走,密遣奇兵,邀其归路,纵兵追击,破之必矣。法曰:「以饱待饥。」

  唐武德初,刘武周据太原,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。太宗往征之,谓诸将曰:「金刚垂军千里入吾地,精兵骁将皆在于此。武周自据太原,专寄金刚以为捍蔽。金刚虽众,内实空虚,虏掠为资,意在速战。我当坚营待其饥,未宜速战。」于是,遣刘洪等绝其粮道,其众遂馁,金刚乃遁。

译文
   大凡敌人远道而来,通常都是粮食接济不上。在敌人缺粮而忍饥挨饿、我军粮足而得到饱食的情况下,应当坚守壁垒而不出战,以持久战法来疲惫敌人,并要断绝其运粮道路。等到敌人消耗已尽而退走之时,我一面暗派奇兵在前截断其退路,一面出动大军于后迅猛追击。这样,打败敌人就是必定无疑的。诚如兵法所说:“用自己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下的敌人。”唐高祖武德初年,刘武周占据太原而称雄割据一方,他派遣部将宋金刚率军南下驻屯于河东,企图夺取天下。秦王李世民奉高祖之命率领唐军前往征讨之,他对诸位将领说:“宋金刚率军不远千里侵入我河东地区,其精兵猛将都集中在这里。刘武周自己盘距于太原,完全依靠宋金刚作为他的屏障。宋金刚所部人数虽然众多,但其内部实际是十分空虚的,军需供应无法保障,只能靠掠夺维持部队生存,所以企图速战速决。对此,我军应当坚守营垒不战以等待其粮尽出现饥饿之时,而不宜遂其速战企图同它过早决战。”于是,李世民派遣刘洪等将率兵切断了宋金刚的运粮道路,迫使宋金刚部队缺粮饥饿而向北逃走了。

点击查看详情

解析
  本篇以《饱战》为题,旨在阐述处于我饱敌饥的条件下的作战指导原则问题。它认为,对于悬军深入我境而粮供不继的进攻之敌,我应依靠自己充足的粮源保障,采取坚壁不战、持久疲敌的防御作战方针,伺其粮尽必退之机,出兵追击,必定打败敌人。这里所引“以饱待饥”一语,是孙子提出的所谓“治力”,即掌握运用部队战斗力的基本方法之一。其意思是说,用自己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的敌人。实践证明,对于远道而来且急于决战的进攻之敌,根据“敌饥我饱”的实际情况,采取以饱待饥、坚壁不战的防御作战方针,既可以避其兵锋锐气,挫其速决企图,又可以消耗和疲惫敌人,为尔后反击和歼灭敌人创造条件。因此,“以饱待饥”便往往成为古代战争中处于防御一方所常采用的重要作战原则。唐初李世民率军击败宋金刚的柏壁之战,就是运用“以饱待饥”作战原则而获胜的一个成功战例。唐高祖武德二年(公元619年)九月间,据守马邑称帝的割据势力刘武周,率军南下攻占太原后,派遣部将宋金刚率军继续南进,企图夺取河东,进而“南向以争天下”(见《旧唐书·刘武周传》)。为打击敌人进攻之嚣张气焰,以实现国家之统一大业,高祖李渊遂命秦王李世民率军进讨。同年十一月,李世民率军东渡黄河进屯柏壁(今山西新绛西南)后,他基于对当面敌情实际的正确判断,抓住宋军远来粮乏、难以持久作战的弱点,用“以饱待饥”的原则为指导,果断地采取了坚壁不战以避其锐、分兵袭扰以断其饷、伺其粮尽以击其退的正确方针,在半年多的防御对持中,大量消耗宋军实力。最后乘其兵疲粮尽而被迫北撤之机,挥军出战,奋追不舍,将其大部歼灭,从而取得了柏壁防御反击作战的决定性胜利。这既巩固了关中政权,又为进取中原创造了条件。

点击查看详情